上一页|1|2|3|4|5|6|下一页
/6页

主题:南京,明天你将向何处去

发表于2006-05-11
南京的方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让我看看你的城市,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人追求的是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芬兰著名城市规划专家、建筑专家  伊利尔·沙里宁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伤感,为什么总属于南京?


    很多时候,人们一提到南京,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它当成了一个怀古的地方。“南京”
也好,“金陵”也好,似乎都与伤感、眼泪之类有着扯不断、理还乱的关系。“最是仓皇辞
庙日,教房犹奏别离歌”,“山围故国周遭在,潮打空城寂寞回”,“千寻铁锁沉江底,一
片降幡出石头”,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”,“指点六朝形胜地,唯有青山如
壁”,“伤心千古,秦淮一片明月”……这么多文人大肆附会,结果就让南京莫名其妙地背
上了“最伤感的城市”(《新周刊》评选)的黑锅,一直到今天。

    也难怪,自周元王四年(公元前472年)范蠡筑越城于古长干里(今中华门外雨花路
西),南京在傲人的2470多年的建城史上,更经历了东晋、南朝、南唐、明、太平天国和中
华民国等前后十代共450年的建都史;但是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这些朝代中除了明朝之
外,几乎全是短命的王朝,而寿命较长的明朝很快就把都城迁到北京去了。于是,“千古江
山,英雄无觅、孙仲谋处”,怀古凭吊、感时伤逝就成了南京的家常便饭;以至前人写的
“风生白下千林暗,雾塞苍天百卉殚”的壮观景象也被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。

    自古以地理条件独特、山水风光秀美的南京,倒成就了许多女人。拨开那几个“国宝
级”的“总被雨打风吹去”的“寄奴”,南京的许多女子——实有其人或无中生有的女人—
—却以其绝世的容颜、惊艳的文采、忠贞的精神、感人的事迹,给人们留下了说不尽的话
题。“秦淮八艳”、“秦淮八仙”、“秦淮四美人”、“金陵十二钗”、“秦淮三十六眷”
等,无数红颜绿鬓、明眸皓齿,扬额敛衽、举手投足之间,就为南京幂上了一层诱人的玫瑰
色,令人遐想顿生,心波荡漾。不过,熟稔这些女子身世背景的,又无不为她们扼腕哀叹。
的确,似乎南京历史上最有名的女子都没有得到好下场,其代表当然是寂寞自谢的董晓菀、
血溅桃花扇的李香君。可见,就连南京的女子身上也隐藏着那么多的“悲剧”。于是南京在
绮艳之外,还是摆脱不了“伤感”的帽子。

    即便现在,南京也总是笼罩在“伤感”的阴云里。从地理位置上说,南京不是江苏的地
理中心,倒是紧邻安徽的马鞍山和滁州,与安徽的距离短于到省内绝大多数城市的路程,当
中国经济的龙头上海向西辐射经过苏、锡、常到达南京的时候,已经是强弩之末,使南京长
时间陷于或独立发展或接受辐射的两难之境;从经济实力上说,南京不像中国其他省份如四
川、陕西等,省会城市是本省绝对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;虽然是江苏的省会,但南京的
经济总量却比不上苏州、无锡,在省内只能排在第三。在以经济论英雄的年代,作为副省级
城市的省会城市的南京有点不尴不尬。

    这个在中国历史、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等各方面均产生过较大影响,并获得了“江
南佳丽地,金陵帝王洲”美誉的城市,难道注定要为伤感所困,不能自拔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大南京,不在江南

    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,从霍华德的“田园城市”到柯布西耶的“城市集中论”,从《雅
典宪章》到《马丘比丘宪章》,从“乌托邦”到“海市蜃楼”,从巴黎到香港,我们究竟需
要什么样的城市?

    以我看,如果把南京建设好,有可能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样板,一个里程碑。当
然,如果弄巧成拙,只能让这座城市继续汲汲于伤感,仆仆乎尴尬了。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不
愿意看到的。

    城市建设的首要条件是它的地理环境。北京就是以其“北连朔漠,南控中原,西拥太
行,东濒渤海”的优越地势而成为中国多个朝代的首都。扬子江。秦淮河。玄武湖。莫愁
湖。钟山。牛首山。老山。位处吴头楚尾的南京,论地理条件之优越,比起北京丝毫也不逊
色;论自然风景之秀丽,比起北京更是稍占一日之长;南京因此赢得了历代政治家、军事家
和文化名人的赞誉。诸葛亮称其“钟山龙蟠,石头虎踞,真乃帝王之宅也。”孙中山在《建
国方略》中更是赞美有加:“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。其地有高山、有深水、有平原,此
三种天工,钟毓一处,在世界中之大都市,诚难觅此佳境也。……南京将来之发达,未可限
量也。”虎踞龙蟠、钟灵毓秀,融山、水、城、林为一体,南京,应该是建城、建都,生
活、工作的不二之选。

    南京一直具备进行城市革命的实力。虽然南京在近些年的排名中被一些后起之秀赶超,
但在中国传统城市版图上,南京仍然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。南京市有着完整的城市工业,以
扬子石化、金陵石化等企业为基础,形成了全国重要的原油加工基地、亚洲最大烷基苯生产
基地和世界级乙烯生产基地,让包括苏州在内的许多城市只能望其项背。以浦镇车辆厂和14
所为基础,建成国内集中度最高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、车辆总成生产基地;以南钢为基础,
建成国内一流的宽中厚卷板生产基地。比起无锡、苏州更具优势的是,南京高校科研单位密
集,人才荟萃,是国内为数不多具备发展知识经济必备条件的城市之一,这正是南京最大的
优势与潜力所在,南京如能抓住机遇,迎难而上,就可能成为中国发展知识经济、信息技术
及产业的领先城市。

    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,南京的速度不是最慢的,但也谈不上有多么快。在目前南京主城
区,小小一块土地上挤着数百万人,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达到近3万人!人口的过度膨胀
使得南京生产、交通、生活等成本大为增加,同时,原有城市结构已经难以承载现代化大生
产的蓬勃动力。南京,到了改变自己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可见,南京并不缺少建造一流城市的自然条件、经济条件和智力资源,而且已经到了必
须进行城市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;南京所缺少的,只是一个科学、完善的城市规划和坚决彻
底的执行过程。

    令人欣慰的是,这种情况即将或已经改变。

    2001年8月30日,建设部建规函[2001]259号认定同意了《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(1991—
2010年)》局部调整方案。通过对方案的解读,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:南
京将进一步优化都市发展区空间结构,着力打造“以长江为主轴,以主城为核心,结构多
元,间隔分布,多中心,开敞式的都市发展区空间格局”。这可以从两方面阐释:一是强调
多中心的规划思路,提出除主城外,在三个新市区要培育次区域中心,形成多核区域中心的
城市格局;二是明确提出开敞式的空间格局,以有利于把南京建成最佳人居环境城市,使南
京在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将城镇发展空间融于青山绿水之中,在更大的都市发展区范围内延
续南京城市“山水城林”融为一体的空间特色。

    从目前的形势来看,此次南京城市规划调整,受益最快的是江南地区,但受益最大的应
该是江北地区。诚然,多数南京人理想中的南京还应该是个江南城市,而在近几年的城市化
进程中,南京也确实重点发展了江南地区。但要真正把南京做大做强,做精做美,无疑,南
京应该跨过长江去,向北发展。

    南京的江南部分,包括主城、河西、江宁等城区。老城区的城市改造尚未彻底完成,仍
然承受着不小的人口、生产和生活压力,而河西的土地储备也不足以承载南京的未来,至于
江宁,“以城市新区、产业发展基地和生态环境调节圈”为功能定位,是要发展为经济技术
开发区的,可实际上却吸引了大批房地产开发商蜂拥而来,如今已经变成了南京别墅尤其是
高档别墅最集中的区域,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

    只有江北,以位置论,以交通论,以资源论,以潜力论,都将是大南京崛起的最大最充
足的动力来源。因此,未来的南京不再是单纯的“江南城市”,而是跨越长江两岸、坐拥湖
山胜景的超级大城市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向北走,向上走

    临江而建的城市跟跨江发展的城市是不一样的。在世界范围内,多数大城市都是跨江发
展的模式。在欧洲,每一条著名的大江都会孕育出一些明星级的城市。比如莱茵河,全长
1400多公里,沿岸居住着5400万人口,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。沿岸的德国城市科隆,
在跨江发展后,经济迅速发展,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。中国除了武汉、广州等少数城
市,很多沿江城市都没有采用跨江发展模式。上世纪末至今,这种情况得到了改观,尤其是
在上海大手笔开发浦东之后,许多沿江城市都及时跟进,向城市的“彼岸”出发。比如洛
阳,已经把市区推到了洛河南岸。南京早已经意识到了跨江发展的前景,但直到近两年,才
真正对江北地区进行了比较有力度的开发。

    南京江北地区,土地面积占全市的1/3,人口占全市的1/4。根据政府规划,江北区是
“大南京”城市功能(国际贸易中心区、大学城、高新技术园区、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基
地、发达制造业基地、以及休闲度假和高档居住区)再造的最佳地区,对大南京的建设至关
重要。

    江北对南京来说之所以重要,首先是因为它的位置。在地图上很容易看出,将来的大南
京内控镇江、扬州、泰州等城市,外联安徽的滁州、马鞍山、芜湖以至合肥,在广漠的长三
角版图上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群,南京无法和上海争锋,但只要把这些资源统筹起
来,扬长避短,南京的腾飞还是可以期待的。有些朋友认为,南京崛起会被安徽分享利益,
这是典型的狭隘地方主义心理。如果上海也担心江苏、浙江会分享它的经济成果,试问何以
成就今日之繁华?还是著名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吴良镛说得好: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“要恪
守三个原则,即承上启下、左顾右盼和设想将来。”也就是要有全局观。这也是对一个更加
开放更加大气的南京的基本要求。对于南京和安徽城市的发展互动,显然江北占尽了天时地
利,是使南京中心城市的功能向皖北、苏北地区扩散的最佳平台,并有可能发展成苏、皖两
省区域经济的一个桥头堡。

    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硬件,是城市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。从自然条件上看,南京
是濒临长江的城市,地理位置决定了南京的发展既受惠于长江,也要受制于长江。但长江真
的是城市建设发展中不可逾越的天堑吗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解决的办法是:优化交通体
系,建立相关生活配套。随着城市规划的调整,南京已经加快了建设沿江交通的步伐。以
前,滔滔江水流过处,只有破旧的长江大桥巍然耸立,如今,站在岸边放眼望去,长江二
桥、三桥已经建成通车,入口处车流穿梭;长江四桥建设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;与此同
时,纬七路过江隧道也已正式开工;另从相关交通部门获悉:5年内南京还将建设长江5桥。
“五桥一隧”跨江格局的初步形成,将从根本上改变“宁要江南一张床,不要江北一间房”
的旧观念。同时为了实现对江北发展的智力支持,在政府引导下,南京大学、东南大学、南
京工业大学等高校都在浦口建设了新校区,以期实现产学研一体化。相信那些逾越天堑的便
捷通道和众多的生活、教育配套的相继建设会为南京沿江产业带、南京城市新区提供有力的
硬件支撑,使南京江北地区的经济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。

    当然,江北地区最具优势的,还是它的资源。江北地区集中了南京最广大的土地资源、
最精华的山水资源。在江南板块土地日益稀缺、开发即近饱和的情况下,江北地区这种后发
优势将会更加明显。

    江北地区本身就像一个生态博物馆。著名的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即在此地,面积达2000多
公顷。目前老山的森林覆盖率达80%,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是城区的500多倍;园内林木蓄积
量33万立方米,尤以马尾松、银杏、楸树、榉树、枫杨、金桂、茶等老山古、大、珍稀树
种,闻名于世;更有观赏树木和各类花卉两百余种。老山公园山峦起伏,林木蓊郁,景色宜
人,山中有寺庙、古墓、山泉和溶洞。“一代草圣、十里温泉、百里老山、千年银杏、万只
白鹭、十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”,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交融,构成别具特色的园囿性生
态博物馆。

    江北地区水资源也异常丰富。临长江不说,整个江北山川相缪,郁乎苍苍,山林间河湖
点缀,山色空濛水更美。汤泉、虎洼、张冲、响堂、大埝等人工湖,与山相连,山如翠屏,
水似明镜,湖光山色,交相辉映。最有趣的“蟹眼三潮”,每日早、中、晚各涌潮一次,不
管春夏秋冬,阴晴旱涝,皆准时起潮落潮,自古以来,从未间断。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泉,
“一山三泉”名闻天下。老山脚下的温泉,星罗棋布,热水量十分丰富,常年水温35℃以
上,并富含钠、钾、钙、镁、铁、碘等矿物质,具有促进血液循环、加强新陈代谢、医治皮
肤疾病的特效。古代不少名人曾至此题词咏诗,宋朝王安石《汤泉》诗云:“寒泉诗所咏,
独此沸如烝。一气无冬夏,诸阳自废兴。人游不附火,虫出亦疑冰。更忆骊山下,歊然雪满
塍。”

    与江南地区相比,江北地区人文遗迹毫不逊色。老山历史上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,古迹
密布,人文荟萃。据《江浦县志》记载,早在1000年前,老山地区就有龙洞观云、凤山积
雪、千佛晚照、惠济晓钟等八大景点。流传于民间的各种美妙的神话传说,更给老山增添了
一层神秘的色彩。今天老山“狮子岭雄姿”已被列为“金陵40景”之一;而惠济寺及寺内千
年银杏、七佛寺、兜率寺、极乐寺、张孝祥墓、草圣林散之纪念堂等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
来玩赏。

    当然,江北地区最有名的还要属苗木,尤其是汤泉镇,两面环山,土壤肥沃,气候湿
润,雨量充足,适宜各类苗木生长及幼苗繁殖培育。三十多年来,汤泉的苗木种植已扩大到
现在的近10万亩,品种扩大到以雪松为主导的一百多个品种,无论是质量、数量,还是价
格,皆首屈一指。汤泉由此成为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。

    南京的发展是综合实力的提高,是江南江北一体化的发展。南京当然要向上海靠,但决
定南京发展前途的绝不是上海,而在于南京自己。因此,南京在发展江南的同时,更要发展
江北,只有江南、江北融为一体,南京才能产生最大的合力,才能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,进
行更加有效的竞争。

    南京,首先向北,然后才能向上。
[ZT]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结束语

    南京,但愿明天不要再伤感!
发表于2006-06-15
城市主要还是人居住的地方。。。规划应该以人为本。。。。
发表于2006-06-13
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
愿望是好的,我们的期待也是真的。
光发牢骚有个屁用!
发表于2006-05-21
恨铁不成钢啊
发表于2006-05-19
拿中国的足球来说,人家英国踢了一百多年才叫英超,德国踢了八十多年才敢叫德甲,一个中国足球才十年就敢叫中超,实在可笑!
南京千年的古都,几千年才有这么大个地方,你想几年就扩一倍,可笑啊!
发表于2006-05-19
南京未来要向南发展。随着南京南站的建设,嘿嘿,那没得说了。
发表于2006-05-18
南京跨江发展是正确的,就向武汉一样,长江两岸都一样繁华,房价基本没有区别,而南京情况就不一样了,江南江北房价差距很大,江北一旦腾飞,房价一定会上升到5000元每平方
发表于2006-05-17
发表于2006-05-15
发表于2006-05-15
上一页|1|2|3|4|5|6|下一页
/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