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贫穷扼杀了求知欲 支教发起了拯救行动

发表于2009-07-30
在《成都晚报》上看到,娃哈哈支教受到热烈追捧,招100名志愿者有3000多人报名。这一下子,又让我想起几个月前在青川支教的日子。那时候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,贫穷不可怕。可怕的是在贫穷中麻木,浑浑噩噩,既不了解外界,也不想到改变自己的命运。 要改变这种情况,从根子上来讲,得给孩子们开启知识的窗口。 “你递给他一本安徒生童话,他看了,并且希望能够再看到格林、郑渊洁、安防直子等等,你能够摆摆手说‘够了,不要太贪婪吗’?不能,因为那是多么自然合理的要求啊!你成立了一个合唱团,使他有机会接触到音乐艺术,于是他说,希望能够有更专业的老师指导,希望能够学习乐器,你能够不耐烦地说‘你别得寸进尺,这不是你能拥有的’吗?不能。因为对求知欲的扼杀对一个教育者而言简直就是谋杀人的灵魂!” 说这话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小伙子,他毕业于复旦大学,在上海东北角一座废弃的机场仓库改成的农民工子弟小学当老师。这都源于他想用知识拯救贫穷孩子的求知欲的理想。要是没有他,上述有这些“贪婪”要求的孩子应该还是每天清晨起来洗家人的衣服、做弟妹的保姆、在嘈杂混乱的棚户区游戏……读书反而是次要的事。 读书不但是次要的事,在一些贫困山区人们的眼里,甚至孩子辍学似乎也不是坏事,可以出门打工或做些农活,无论挣钱多少,已经为家里省出了上学的费用。记得有一段广为流传的对话,路人问在山坡上放羊的娃娃:“放羊干什么?”答:“卖钱。”再问:“卖钱干什么?”“娶媳妇。”“娶媳妇干什么?”“生娃。”“生娃干什么?”“放羊。”老子一辈子放羊,儿子孙子也跟着放羊。这不但是贫困农村的悲哀,更是贫困农村教育的悲哀。孩子们没有机会读书,因此也无法体会学习的快乐,更没想过怎样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。 其实,求知欲和食欲、性欲一样,是经过长期进化,由自然赋予人类、维系人类种群繁衍的天性,然而贫穷却把这种天性扼杀了。怎样让贫困山区的孩子发出朗朗的读书声,又怎样让他们体会读书的乐趣、知识的重要。这都有赖于教育,当然国家在解决山区师资匮乏方面正在努力着,但毕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,而且摊子太大,一时难以照顾过来。我们需要更多的力量。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年一些企业对于山区教育的支持,从另一个层面点燃了孩子们求知的希望。以今年娃哈哈发起的爱心支教活动为例,娃哈哈200万募集100名志愿者赴四川、贵州的贫困地区进行为期一年(两学期)的支教。受到了志愿者的大力支持和追捧,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即有三千多人报名。 我相信娃哈哈的这个活动不但给了支教者一个奉献爱心的机会,更是给了这些贫困地区孩子一次求知的机会。一年支教的时间有限,教师能做的事情更有限,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未来,看到这些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将被志愿者激发。他们的心灵将打开一扇通向外界的窗口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远比传授给孩子那些具体知识要宝贵得多。
上一页|1|
/1页